|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17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2017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27 12:43:21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材料1
每年的雨季到来都会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在城市“看海”似乎就成为一种新的景观,近年来,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南昌等城市,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东方威尼斯”的称号在中国多地开花。2011年6月23下午4时30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7时,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个别地区最大将水量182米,这场暴雨带来的不仅是闷热天气的暂时离开,还让北京很多城区多处积水,多处道路瘫痪,形成了众多网友眼中的北京新八景,诸如“二环观海、水上机场、地铁瀑布”等等,让人痛心的是,两名青年因下车推雨中熄火的汽车掉入污水井中,瞬间被水卷走。2012年,北京再遭暴雨袭击,多达几十人因暴雨而死亡。2016年7月,武汉大面积遭暴雨袭击,导致轮渡、汽渡全线停航,累计造成1条110千伏线路,7条10千伏线路,235个供电低压台区、约19万户用户停电,居然还导致多人死亡。
材料2
为什么中国城市出现内涝?这个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有关,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在北京,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的防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防水能低,导致近几年频繁发生积水,如果要提升防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比如加强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
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决定了积水的程度,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1年提高到最低3年,达到3至5年一遇的标准。
材料3
每次内涝过后,对国内城市建设的批评之声就会响起,相应的,青岛作为正面例子往往会被提起,2011年,知名媒体在北京内涝过后这样写道:
在中国,也并非所有城市的控水工程都这么脆弱。
公开资料显示,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备受赞许。一个是江西省赣州市,一个是山东青岛市。
2010年6月,当广州,南宁、南昌等城市在暴雨的冲刷下相继变身“水城”时,江西省赣州市尽管也遭遇了近百毫米的降水,但整个市区甚至没有一辆车被水淹。
在赣州市,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在青岛市,100多年前德国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使青岛远离内涝隐患。
……
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们的城市才能摆脱内涝的阴影?
该媒体的报道,事实上,德国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借助发达的电子信息媒介,在网民的传播过程中,已经成了传奇,一直到2015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网上广泛流传: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材料4
有传言称,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连日暴雨全城无一处积水,并且下水管道附近还发现替换零件。真相到底是什么,有记者进行了采访。
青岛“德国管网”的建造始于1898年德军占领青岛后,当时德国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建造了长达80公里的排水管道,青岛市南部沿海的“德国管网”,就位于著名的青岛栈桥附近,上面是涌动的人潮,“雨污分流”后的而水从这里静静地流入大海。从地下排水管网内部构造看,整体用大石和混凝土构筑,斑驳的墙面上可以看到德国排水管道近百年的历史痕迹。刘鲁峰主任告诉记者,这种暗渠就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80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沿海各处。刘主任告诉记者,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具有一定前瞻性,对当时城市的排涝起到很大作用。
有网友提出疑问,青岛如今的排水系统,德国管网功劳占多少?记者从青岛市有相关部门了解到,事实上,目前青岛排水网总长近7000公里,其中,市内三区共有水管道3000公里左右,而目前保留下来的德国地下暗渠仅剩约80公里,青岛之所以能成为“不怕淹的城市”,建国后青岛人“原创”的排水系统功不可没,因此,把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归动于德国人的说法并不正确。刘主任指出:“从数字来看,它三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青岛市水务集团排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排水系统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排水管网1200公里,截至去年年底,青岛所辖六区的建成区面秋约566.37平方公里,六区排水网总长度约6993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青岛免受内涝的重要保障。
记者在青岛调查发现,青岛排洪畅通不仅依赖于有效运转的排水系统,还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条件等重要原因。
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势而建。青岛三面环海,40%以上地形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青岛“少涝”首先得益于丘陵地形的天然优势,可以实现“自动”排涝。青岛观象山就是青岛丘陵地形的典型代表。
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也使青岛较少遭集中的强降雨。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城,同时又具有显著海洋性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另外,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其实,这些追捧德国排水系统的言论已经是老生常谈,连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早在2015年1月1日,《南德意志报》就刊登一篇题为《完美的德国神话》的文章,直指德国形象在华已经被神化了。
材料5
(网友观点)作为一个青岛人,简单说几句,每次有地方被淹,就提青岛的下水道,其实并不是说青岛的下水道多么的神,只是大家对当下的城市建设不满的一个发泄,基本意思就是:人家外国殖民者(或者明清时代的建筑)都能够正常工作,你建国后使用了没几年的东西直接就挂了,你太烂了吧。我姥爷(青岛一个文史专家)每次接受采访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先比较赞扬的说一下德国人的严谨和远见设计,然后补充一岛地形和地理位置优势对于排水的帮助。这次北京大雨有记者采访,他也是这么说的。整体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其实,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整体面积并不大,集中在原市政府,就是现在青岛路,栈桥,中山路那一带,整体能有100多公里。像现在香港东路,五四广场,东部和北部那边的下水道,都是新建的,德国人建的下水道特点主要是:雨水和污水分离,这一点是全国唯一的,说白了就是厨房所排的水走一条路,雨水单独走另一个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雨水通道的压力,减少雨水通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一旦有需要,雨水通道的水可以拿过来直接使用,这个主要是德国人在战时的考虑。建筑的强度很高,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在使用中,足够说明当年建造者对工程的要求是多严格。下水道里的空间是相当大的,这一点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以看到。有些新闻是误传,比加,下水道坏了,联系了当年德国的制造方,对方说坏的地方周围肯定有备用件,然后就找到油纸包的零件之类的,这个消息是杜撰的,但当年青岛建城100周年,还有后面中德交流的时候,确实是和德国公司(不是原建筑公司,是后来其他公司收购了原来的建筑公司)联系过,对方也确实有当年建设的图纸和说明,德国电视台来青岛采访的时候,这个是说过的……所以排除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如果执政者能够以德国式的严谨态度对待基本的城市建设,合理设计和改造,大家应该也就不会逢淹就提青岛的德式下水道吧。
材料6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完院党委书记王明森等专家认为,屡传屡红的德国神话是利用了民众在城市建设和水工程方面的常识缺乏。同时,有传播学专家认为,部分民众的追捧反映了对极端天气下多个大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的不满,是一种焦虑的释放。
对于网传“青岛是一座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岛市防汛都门就表示,其实青岛并不是不怕淹,遇到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防汛压力也很大。防汛前,青岛市会组织人力彻底清理所有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
专家表示,德国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国家,无论是制造业,科研,还是教育产业,都体现出其民族认真、勤奋的特点。这个民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德国当时的地下管网建设也有缺陷。例如,下水道口径“建得明显过大”,在每年9月到第二年5月初的少雨季节里都处于干涸状态。只有在遇到罕见暴风雨情况下,其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管道建设投资巨大,管道本身平时由于没有水流入,造成腐烂物质堆积,影响环境,近年来才得以改观。
日前青岛的地下管网系统其实也已经充分借鉴了德国经验,记者来到紧邻青岛奥帆中心的青岛市南京路雨水暗渠,这里也是青岛东部新城区最重要的一处雨水排海口,共有三条暗渠的雨水汇集于此,进入大海,青岛新建,改建的地下管网中,97%都采用了“雨污分流”模式,在青岛市五四广场附近的一处地下排水暗渠,记者发现,排水暗渠岸边的标示牌上,标注着城管、水务部门的热线,确保暗渠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维修。像这样的渠道,在青岛市南部沿海,大大小小的暗渠口有二三十个,它们构成了当地完善的排水系统。
专家建议,在众说纷坛的网络舆论环境中,民众在去伪存真的同时,提高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材料7
中央电视台报道:2016年6月15日,德国遭受特大暴风雨的袭击,德国政府随后宣布首都柏林进入紧急状态。在首都柏林,城市的主要街道已经被雨水淹没。车辆只能艰难地涉水前进,雷电还在柏林的两处民宅引发了火灾。这场暴风雨让不少柏林人感到措手不及。德意志新闻社报道,暴雨和洪水还破坏了柏林—采伦多夫博物馆的部分建筑,所幸馆中的展品都得到了妥善保管。柏林目前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部分道路被迫关闭。直到16日早晨,这些道路的交通仍然没有恢复。
二、回答问题
【试题一】
给定结合材料,青岛没有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简明扼要、思路清晰、不超过200字
【试题二】
结合给定材料3~材料6分析,“青岛没有内涝完全受惠于德国下水道”的不实信息,为什么广泛流传?
要求:简明扼要、思路清晰、不超过200字
【试题三】
针对青岛的德国下水道被神化,给定材料6提到:“专家建议,在众说纷谈的网络舆论环境中,提高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专家的观点?请结合上述观点,以“从被神化的青岛德国的下水道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简明扼要、思路清晰、语言通顺,800-1000字

【试题一】参考答案
       1.地下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水平高,采用“雨污分流”模式,便于雨水排出;设置排水暗渠,暗渠口多。
       2.地理环境特殊。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依山傍海的丘陵地形,可实现自动排涝。
       3.气候水文条件温和。地处温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极端天气。
       4.执政者高度重视。防汛前,及时彻底清理地下管网;防汛中,对重点地段派人值守及时清理积水,时刻关注暗渠异常。
       参考答案说明:答案从“地下排水系统完善”“地理环境特殊”“气候水文条件温和”“执政者高度重视”等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条撰写。各条要点之间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无交叉。
【题目解析】
第一步——审题
通过勾画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题目的主题、答题要素、材料范围和作答要求等。
给定结合材料【本题材料范围不明确,需要阅读全部材料】,青岛没有内涝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提示本题考查案例分析题的“原因”要素,主题为“青岛没有内涝”。在阅读资料时,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表示原因的标志性词汇;另一方面,需重点关注和“青岛没有内涝”有因果关系的信息;与此同时,可关注与主题相关的正面表述】?
要求:简明扼要、思路清晰、不超过200字
第二步——阅读资料,提取要点
材料1:
每年的雨季到来都会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在城市“看海”似乎就成为一种新的景观,近年来,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南昌等城市,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东方威尼斯”的称号在中国多地开花。2011年6月23下午4时30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7时,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个别地区最大将水量182米,这场暴雨带来的不仅是闷热天气的暂时离开,还让北京很多城区多处积水,多处道路瘫痪,形成了众多网友眼中的北京新八景,诸如“二环观海、水上机场、地铁瀑布”等等,让人痛心的是,两名青年因下车推雨中熄火的汽车掉入污水井中,瞬间被水卷走。2012年,北京再遭暴雨袭击,多达几十人因暴雨而死亡。2016年7月,武汉大面积遭暴雨袭击,导致轮渡、汽渡全线停航,累计造成1条110千伏线路,7条10千伏线路,235个供电低压台区、约19万户用户停电,居然还导致多人死亡。
〖材料1主要整体描述了城市内涝现象严重,但是和主题无关,可略读。〗
资料2:
段1:为什么中国城市出现内涝?这个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有关,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在北京,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的防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防水能力低,导致近几年频繁发生积水,如果要提升防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比如加强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
段2: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决定了积水的程度,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1年提高到最低3年,达到3至5年一遇的标准。
〖材料2主要介绍了中国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排水系统(排水设施、排水能力)。虽为原因表述,但未出现主题词,可略读。〗
资料3:
段1:每次内涝过后,对国内城市建设的批评之声就会响起,相应的,青岛作为正面例子往往会被提起,2011年,知名媒体在北京内涝过后这样写道:
段2:在中国,也并非所有城市的控水工程都这么脆弱。
段3:公开资料显示,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备受赞许。一个是江西省赣州市,一个是山东青岛市。
段4:2010年6月,当广州,南宁、南昌等城市在暴雨的冲刷下相继变身“水城”时,江西省赣州市尽管也遭遇了近百毫来的降水,但整个市区甚至没有一辆车被水淹。
段5:在赣州市,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在青岛市,100多年前德国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使青岛远离内涝隐患。
……
段6: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们的城市才能摆脱内涝的阴影?
段7:该媒体的报道,事实上,德国在青岛修建的下水道,借助发达的电子信息媒介,在网民的传播过程中,已经成了传奇,一直到2015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网上广泛流传: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阅读“公开数据显示……一个是山东青岛”和主题相关,需要重点阅读。其中“排水系统备受赞许”,告诉我们青岛之所以远离内涝的原因是排水系统完善。此外,阅读“在青岛市,100年前德国人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使青岛远离内涝忧患。”再一次强调正是因为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让青岛远离内涝,所以可得出要点:①完善的排水系统。〗
资料4:
段1:有传言称,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连日暴雨全城无一处积水,并且下水管道附近还发现替换零件。真相到底是什么,有记者进行了采访。
段2:青岛“德国管网”的建造始于1898年德军占领青岛后,当时德国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建造了长达80公里的排水管道,青岛市南部沿海的“德国管网”,就位于著名的青岛栈桥附近,上面是涌动的人潮,“雨污分流”后的雨水从这里静静地流入大海。从地下排水管网内部构造看,整体用大石和混凝土构筑,斑驳的墙面上可以看到德国排水管道近百年的历史痕迹。刘鲁峰主任告诉记者,这种暗渠就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80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沿海各处。刘主任告诉记者,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具有一定前瞻性,对当时城市的排涝起到很大作用。
段3:有网友提出疑问,青岛如今的排水系统,德国管网功劳占多少?记者从青岛市有相关部门了解到,事实上,目前青岛排水网总长近7000公里,其中,市内三区共有水管道3000公里左右,而目前保留下来的德国地下暗渠仅剩约80公里,青岛之所以能成为“不怕淹的城市”,建国后青岛人“原创”的排水系统功不可没,因此,把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归动于德国人的说法并不正确。刘主任指出:“从数字来看,它三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段4:青岛市水务集团排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排水系统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排水管网1200公里,截至去年年底,青岛所辖六区的建成区面积约566.37平方公里,六区排水网总长度约6993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青岛免受内涝的重要保障。
段5:记者在青岛调查发现,青岛排洪畅通不仅依赖于有效运转的排水系统,还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条件等重要原因。
段6: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势而建。青岛三面环海,40%以上地形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青岛“少涝”首先得益于丘陵地形的天然优势,可以实现“自动”排涝。青岛观象山就是青岛丘陵地形的典型代表。
段7: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也使青岛较少遭集中的强降雨。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城,同时又具有显著海洋性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另外,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段8:其实,这些追捧德国排水系统的言论已经是老生常谈,连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早在2015年1月1日,《南德意志报》就刊登一篇题为《完美的德国神话》的文章,直指德国形象在华已经被神化了。
〖(1)阅读“青岛市南部沿海的‘德国网管’……‘雨污分流’后雨水从这里静静地流入大海”指出青岛排水系统当中,会将这些雨水通过“雨污分流”的方式排出。所以可得出要点:②排水系统中采用“雨污分流”模式,便于雨水排除。(2)阅读“这种暗渠就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80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沿海各处”,其中“这种暗渠”指代的就是前文地下排水管道的内部构造,分布在沿海各处,这也是青岛无内涝的原因,可概括出要点:③设置排水暗渠,暗渠口多。(2)阅读“青岛之所以……排水系统功不可没”再一次强调青岛没有发生内涝的原因是拥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上文要点重复。(3)阅读“截止去年年底,青岛所辖六区的建成区面积……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水平较高也是青岛没有出现内涝的原因,可以得到要点:④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水平高。(4)阅读“青岛排洪顺畅不仅有赖于有效运转的排水系统,还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条件等重要原因”指出了青岛不会发生内涝的另外一个原因,即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水文条件。本段属于呈上启下过渡段,所以可以将要点作为总括词。(5)阅读“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其中“可快速汇入大海”可知这也是青岛少内涝的原因,得益于特殊的地形环境,所以可以得出要点:⑤特殊的地理环境。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依山傍水的丘陵地势,可实现自动排涝。(6)阅读“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城……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指出了青岛无内涝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赖于温和的气候水文条件,可将这段进行概括,得出要点:⑥温和的气候水文条件。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极端天气。〗
资料5:
(网友观点)作为一个青岛人,简单说几句,每次有地方被淹,就提青岛的下水道,其实并不是说青岛的下水道多么的神,只是大家对当下的城市建设不满的一个发泄,基本意思就是:人家外国殖民者(或者明清时代的建筑)都能够正常工作,你建国后使用了没几年的东西直接就挂了,你太烂了吧。我姥爷(青岛一个文史专家)每次接受采访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先比较赞扬的说一下德国人的严谨和远见设计,然后补充一岛地形和地理位置优势对于排水的帮助。这次北京大雨有记者采访,他也是这么说的。整体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其实,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整体面积并不大,集中在原市政府,就是现在青岛路,栈桥,中山路那一带,整体能有100多公里。像现在香港东路,五四广场,东部和北部那边的下水道,都是新建的,德人建的下水道特点主要是:雨水和污水分离,这一点是全国唯一的,说白了就是厨房所排的水走一条路,雨水单独走另一个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雨水通道的压力,减少雨水通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一旦有需要,雨水通道的水可以拿过来直接使用,这个主要是德国人在战时的考虑。建筑的强度很高,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在使用中,足够说明当年建造者对工程的要求是多严格。下水道里的空间是相当大的,这一点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以看到。有些新闻是误传,比加,下水道坏了,联系了当年德国的制造方,对方说坏的地方周围肯定有备用件,然后就找到油纸包的零件之类的,这个消息是杜撰的,但当年青岛建城100周年,还有后面中德交流的时候,确实是和......
上一篇:2017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下一篇:2017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写作》真题
相关资源
  • 2017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7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7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6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6年10月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6年8月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6年5月河南省漯河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素质》(主观题)
  • 2016年1月河南省商丘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3月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10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主观题)
  • 2019年10月河南省焦作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真题
  • 2019年10月河南省南阳新野(区、单位)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2019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岗主观题)
  • 2019年8月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教师岗主观题)
  • 2019年8月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