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张丽的小姐姐,坚持免费提供热粥给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群体。她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不足2000的月薪,但她觉得环卫工人特别辛苦,起得早吃不好,就想给他们提供一份营养的早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第1题: 对张丽月收入不足2000块可仍坚持每天提供热粥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第2题: 张丽父母觉得她收入低,不同意她每天额外再做这件事,请问你会怎么劝说?把考官当成张丽父母,进行现场模拟。 第3题: 有位年轻人带小孩来领粥,旁边老人说他还年轻不该来领粥,两人因此起了争执。如果你是张丽,你要怎么劝解? 第4题: 现在要对张丽的事迹做一个宣传报道,领导安排由你负责去采访,你会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而且是值得肯定与发扬的好的社会现象。张丽本身收入并不高,但她坚持为特殊群众提供早餐,这份爱心让我们动容,但是我们也要从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殊群众连早餐都吃不上,进而去挖掘宏观性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我们结合题干具体信息来分析: 审题点1:“张丽收入不足2000块” 材料中和题目中给出的“张丽小姐姐”,是一位收入并不高的人,但是我们看到却做了非常有爱心的事情。这里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凸显出张丽这份爱心的难能可贵,这份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 审题点2:“坚持每天提供热粥,给特殊群体” 小姐姐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群体坚持每天提供热粥,热粥很小,但坚持很大,持之以恒的做善事很伟大。一碗热粥不仅能让特殊群体享受好的营养早餐,利于身体健康,更是一份温情,个体用行动表达善意,营造更加温暖的、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张丽的善举就是在努力去帮助特殊群体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审题点3:“觉得环卫工人特别辛苦,起得早,吃不好” 在这里我们就要想到,除了营养早餐,他们还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和生活问题,所以靠个体的关心关爱是不够的。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对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救助不到位、教育支持不充分等,所以我们在提倡个体善意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更要加强整个社会对特殊群体在制度机制上的倾斜,让善意不再沉重,让人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本题的整体思路是:说明张丽的善举具体好在哪里——进而提炼出这个问题的社会根源——提出长效性和根本性的解决对策。 参考答案 材料中收入并不高的张丽坚持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热粥,这一善举让我觉得非常的感动,在她身上我看到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一是对弱势群体的这份爱心,她能够对于弱势群体有同理心、同情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施以援手。二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张丽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不强,月收入不足2000元,却仍旧愿意“兼济天下”。三是持之以恒的做善事,一碗粥很小,微不足道,但坚持每天提供热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就很伟大,这背后是强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张丽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善意,帮助特殊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但是,这些弱势群体不仅差一顿有营养的早餐,还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和生活难题。这仅仅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救助不到位、教育支持不充分等,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所以我们在提倡个体善意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更要加强整个社会对特殊群体在制度和机制上的倾斜。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通过三微一端、地铁、公交公益广告等形式,梳理正面的典型,对于像张丽一样的热心人士进行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还可以很有针对性的告诉人们在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中,个人具体可以做什么,提升可操作性,比方说随手帮助残疾人乘坐交通工具等等。 第二,不断提高针对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和效度。环卫工人这类简单工种在未来可能会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现在不仅工资低而且职业前景堪忧,我们政府要有前瞻战略性的部署,通过对未来市场人才的需求预估,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大力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就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靠自己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