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公务员>2023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2023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发布/编辑时间:2023-03-15 14:53:01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1、A2、D3、C4、A5、B6、D7、A8、B9、A10、A11、D12、A13、D14、C15、C16、D17、C18、D19、A20、B21、C22、D23、C24、A25、A26、D27、A28、C29、C30、D31、D32、A33、B34、C35、C36、B37、B38、A39、C40、D41、A42、C43、B44、C45、D46、B47、D48、B49、A50、D51、B52、D53、B54、A55、A56、C57、D58、A59、A60、A61、C62、A63、D64、D65、B66、B67、B68、D69、A70、A71、D72、C73、C74、D75、C76、A77、C78、A79、C80、D81、A82、C83、A84、C85、D86、D87、D88、D89、B90、C91、B92、C93、B94、B95、B96、D97、A98、D99、D100、C101、A102、C103、B104、C105、B106、C107、B108、A109、B110、C111、B112、B113、B114、C115、A116、D117、C118、D119、B120、D
https://www.lasee.net/d/file/gongwuyuan/2023henangongwuyuanxingce.doc
1
根据文段“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过来了,巍峨的阴山也从遥远的草原腹地过来了”可知,横线处应体现两座山脉在这里“交汇“之意,A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符合文意,当选。
B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侧重”意见一致“,与文意不符,且不能与“在这里”连用,排除;C项“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侧重“双方此前并无深交“,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旧雨重逢”指老朋友又相遇了,文段并无“再次相遇”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作家网《克什克腾,草原或天堂》
2
横线处所填成语搭配“整体风格”,且前文强调“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动辄‘大开大合’”,“大开大合”本意为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双引号在文段中表达特殊语义,结合文段主题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城市景观规划动作很大,声势很大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尾句中这些做法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可知,城市景观规划虽然看上去搞得很大,但是最终呈现出的风格却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及其本来的样子。D项“千篇一律”指的是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符合文意且与“整体风格”搭配恰当,当选。
A项“照猫画虎”指的是只从形式上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文段未体现出“模仿”之意,排除;
B项“老生常谈”指的是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常搭配观点、话题等,一般不与“整体风格”搭配,排除;
C项“因循守旧”指的是守着老样子不改,不求革新,文段未体现出“守旧”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社会科学报《城市改造背后撼不动的是文化认同》
3
第一空,搭配“魅力”并且要体现“经典乐曲”的特点,A项“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B项“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C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均既能搭配“魅力”又能够体现经典乐曲焕发长久的魅力,保留。D项“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常见用法为“令人/让人耳目一新”,不能直接搭配“魅力”,排除。
第二空,搭配“经典”, A项“百听不厌”、B项“脍炙人口”、C项“耳熟能详”均可搭配“经典”,又根据前文“记忆中的歌声”说明歌声存在记忆中,C项“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能够说明存在“记忆中”,符合文意,当选。A项“百听不厌”是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B项“脍炙人口”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均不能体现存在“记忆中”,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人民网、人民艺起评:老歌新唱,声生不息既要怀旧也要创新》
4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搭配“社会和网络环境”,且根据文意可知,应急科普可以打击伪科学和谣言,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A项“净化”指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B项“维护”指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两项均搭配得当且符合文意,保留。C项“清理”指彻底整理或处理,与“社会和网络环境”搭配不当,排除;D项“建设”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如果要使用D项,原文应表述为“建设良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直接搭配“社会和网络环境”与文意不符,排除。
再看第三空,根据“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可知,横线处应与“机制、应急管理预案”对应,体现对未来风险的防范,A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符合文意,保留。B项“重中之重”指重点中的重点,强调非常重要的意思,与“应急预案”无关,且和前文“极为必要”语义、程度相近,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搭配“伪科学和谣言”,A项“批驳”指对错误的言论或行为加以批判和驳斥,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网《人民网评:厚植公民科普之种,培育自立自强根基》
5
本题可以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后文“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可知,此处进行了形象化表达,将电影比作大餐,将音乐比作盐,故横线处应形容盐对大餐的作用,即大餐加入盐后会有更好的效果,B项“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与文意相符,保留。A项“相辅相成”指两个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体现不出配合后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引人入胜”指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艺作品十分吸引人,D项“此呼彼应”指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均无法与文段形象化表达形成对应,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搭配“意境”,B项“创造”指制造新的事物,与“意境”搭配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北京日报《电影音乐的神奇功力》
6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搭配“青色文化”,且由后文的“繁复至极”可知,此处应体现“青色文化”多而复杂的特征。C项“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D项“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繁多,丰富多彩,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浩若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大海,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多,与“青色文化”搭配不当,排除;B项“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并未体现多而复杂之意,排除。
第二空,由“仅仅20纳米而已”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小”的意思。D项“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符合文意,当选。C项“平淡无奇”形容事物没有什么突出的、出色的地方,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北京晚报《<青色极简史>:青色里的传统文化》
7
第一空,搭配“追星”,且根据后文“但频频越界的‘饭圈’乱象,不仅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触碰社会道德底线,有的还已触碰法律红线”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追星本身并无太大过错,是可以理解的行为。A项“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者原谅,与文意相符,保留。B项“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做得妥当,强调事情做得妥当、正确,C项“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由后文可知追星行为中存在一些乱象,并非完全的妥当和正确,均程度过重,排除;D项“情有可原”指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常搭配错误行为,而通过分析可知,追星行为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并非是错误行为,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搭配“乱象”,A项“整治”指整顿治理,“整治乱象”为常见搭配,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网《从完善法律入手规制“饭圈”乱象》
8
第一空,需要体现“创造性”的特点,根据横线后“一个问题有一百个解,不受约束”可知,横线处应表达创造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之意。B项“天马行空”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C项“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多用来修饰书法笔势,D项“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均无法用来形容创造性,排除。
第二空,根据横线后“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运作”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能够看清局部和整体之意。B项“宏观”指大范围的或涉及整体的,可以体现能够看清局部和整体之意,当选。C项“微观”指小范围的或部分的,无法体现看清整体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微信公众号《见识了德国小学生的“长期作业”,我觉得这些年学白上了》
9
第一空,根据横线后“、”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人人喜欢”语义相近,A项“可亲”指使人愿意亲近,B项“可爱”指令人喜爱,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可敬”指值得尊敬,D项“可贵”指值得珍视或重视,文段并未提及柳树是否值得人们尊敬或珍视,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横线后“、”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稳当可靠”语义相近,又根据横线前“松树的劲大得很”“松树有原则性”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共产党员要像松树一样可靠、不动摇之意,A项“坚定”形容稳定坚强,不动摇,符合文意,当选。B项“坚固”指牢固、结实,侧重物理结构,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松柳之喻悟党性》
10
第一空,搭配“历史”,且根据“与人类繁衍发展的漫长历史相比”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漫长之意。A项“久远”指长久、长远,多搭配“年代”“历史”等,搭配得当且符合文意,保留。B项“深远”指深刻而长远,多搭配“影响”“意义”等,与“历史”搭配不当,排除;C项“永久”指永远、长久,多搭配“禁止”“损伤”等,与“历史”搭配不当,排除;D项“长久”指时间很长,长远,多搭配“打算”“规划”等,与“历史”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被科学深刻影响甚至颠覆性······”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巨大变化之意。A项“重构”指重新构建,可体现巨大变化之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根据“不可······的重要部分”“是延续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分开、分离之意。A项“分割”指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让科学文化 成为社会文化的底色》科技日报2022年8月19日刊
11
第一空,根据后文“穿透一时一地的迷雾”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被此时此地所迷惑,B项“束缚”指拘束、限制,C项“局限”指限制在一定范围,D项“限制”指约束,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奴役”指没有自由,由得别人使唤的人,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对应后文“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开朗和淡定从容”,横线处应体现眼前的状态是“不解和不安”,D项“扰动”指困扰和骚动,符合文意,保留。B项“骚动”指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在人群中或人的心里产生的不安定的波动,仅能对应“不安”的状态,排除;C项“扰乱”使混乱、慌乱,并未体现“不解”的状态,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对应前文“豁然开朗和淡定从容”,D项“定力”指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宫玉振:士兵爱打仗,领导好读书》
12
第一空,搭配“人类成就和文明进步的史诗”,且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应表达人类成就和文明进步是由历史上最有天赋和才能的个体创造实现的。A项“写就”中的“写”指“写作、描写”,“就”在用作动词的时候有“成功、完成”的意思,“写就”可以理解为描写成功、写成了,对应“史诗”符合形象化表达的要求,B项“造就”指培养使有成就,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成就”与前文“人类成就”语义重复,排除;D项“铺就”指铺好了、铺成了,与“史诗”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搭配“现状”,且根据“天资卓越、创造力出众的拔尖人才可以利用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可知,横线处应表达拔尖人才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A项“改善”指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符合文意,保留。B项“改变”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为中性词,体现不出积极的感情色彩,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A项“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置于此处可以表达天资卓越、创造力出众的拔尖人才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光明网《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
13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前文“会掩盖住其余声音,起到一种掩蔽效应”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对于噪声起到的也是一种“掩蔽”作用,A项“忽略”指不在意,没注意到,C项“消解”指消释、解除,D项“弱化”指使削弱,均可以起到掩蔽噪声的作用,符合文意,保留。B项“抵消”指因作用相反而互相消除,文段并没有其他事物与噪声相互消除,排除。
再看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应表达减少噪声后不被外界干扰,更有利于当下的活动之意,D项“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可以体现出在活动中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符合文意,保留。A项“习惯”指由熟悉而适应,不能体现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排除;C项“聚焦”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一点,文段并未体现都集中于一点,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根据横线前内容可知,因为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引起生理上对事物的注意,D项“认知”指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了解,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今日头条《“白噪音”助眠,是科学还是忽悠》
14
第一空、第二空,根据转折词“但”可知,横线前后呈转折关系,语义相反,且由第二空前“不”可知,第一空和第二空所填词语语义相近,C项“艰深”指高深而难以理解,“晦涩”指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二者语义相近,符合文意,保留。A项“深奥”指不易理解,高深不通俗,“超前”指超越当前正常条件的,B项“先进”指超前的、高级的,“抽象”指不具体、笼统的,D项“高端”指的是等级、档次、价位等在同类中较高的,“艰涩”指隐晦难懂,三项若至于文段中,前后文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搭配“思想先驱者”,C项“敏锐”指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目光尖锐,与“思想先驱者”搭配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长期以来,我们是否误解了真正的人工智能?——科幻影视对人工智能的误读》
15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词语搭配“年度热词”“时代主旋律”,形容“年度热词”对“时代主旋律”的作用,且根据顿号可知,横线处词语与前文“反映”构成并列,语义相近,故横线处词语应表达“年度热词”体现了“时代主旋律”之意,A项“切合”指十分符合,C项“蕴含”指包含在内,D项“贴近”指靠拢、紧紧靠近,均与“时代主旋律”搭配恰当,保留。B项“把握”指掌握,理解,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形容“年度热词”对“百姓生活”的作用,根据后文“展现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变迁和生活万象”可知,横线处词语应表达在年度热词中可以观察到、了解到百姓的生活,C项“体察”指体验观察,符合文意,保留。A项“感触”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文段并未体现引起思想情绪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关怀”指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四空,代入验证,搭配“社会景观”,C项“窥见”指暗中看出或觉察到,与“社会景观”搭配恰当,保留。
第一空,代入验证,C项“勾勒”指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况,可以体现年度热词的作用,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从年度流行语中感受时代与社会脉动》
16
文段提出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然后通过“唯一的办法”给出对策,强调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接着通过肯定其实有益经验和分析其重要作用,再次论述阅读的重要性,故文段重在强调阅读是提高语言素养和能力的唯一办法,对应D项。
A、C两项,“学好语文”偏离文段中心,文段讨论的是提高语言素养和能力,而非“学好语文”,均排除;
B项,“无捷径可走”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
17
文段首先引出专家身份的内涵,通过程度词“更”强调专家可信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必须”引出对策,即专家必须通过善用知识和技能来获取说服力,并对于“善用”进行了进一步解释说明。最后文段通过必要条件关系标志词“只有······才······”必要条件关系标志词强调审慎行动、保持善意的必要性。故文段重点强调专家要想获得说服力需要善用知识并保持善意,对应C项。
A项,“有效地应用技术性知识”是意义效果的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对专家的不信任和质疑”及D项“以批判性思维对待专家”,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专家的可信度来自知识与善意》
18
文段开篇指出化石燃料的燃烧对于北半球空气的影响,并说明这可能会给有价值的碳年代测定技术带来问题,接着说明从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来看,现代物品看起来就像是20世纪早期的物品,尾句“这种趋势”指代前文得出结论,强调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会导致碳年代测定技术的不准确性,对应D项。
A项,“带来的影响”相较于D项表述不够明确,排除;
B、C两项,文段并未论述“碳年代测定的原理”“如何分辨物品的年代属性”,无中生有,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科学网《“碳定年”测不准了》
19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需概括后文。横线后指出地方分权对地区经济发展有激励作用,并通过“由此”引导结论,即形成地方思维,并未考虑全国性。随后通过程度词“尤其”强调,地方对能带动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常采取保护措施,造成市场分割。故后文主要强调地方思维导致的政策取向仅限于保护地方的经济、财政项目,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应A项。
B项,文段并未提及“国内大循环”,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并未提及“产能严重过剩”,无中生有,排除;
D项,根据“地方对能带动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多有青睐······予以保护”可知,“主要在商品领域”表述片面,无法概括后文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经济日报《每到一地就要设分公司?经济日报:隐性地方保护主义必须打破!》
20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介绍“尽善尽美”的要求,④句指出美与善的关联性远大于差异性,不好判断首句。观察其它句子,①句出现指代词“这种观念意识”,观察选项,①句之前有②、⑤、⑥三句,⑥句指出愉悦是一种观念意识的直观呈现,对应“这种观念意识”,故⑥①两句捆绑,保留B、C两项。而②句介绍“尽善尽美”的要求,⑤句通过“总之”引出结论,强调审美与道德统一于人格教育之中,两者均与“这种观念意识”无关,排除A、D两项。
对比B、C两项,判断②句、③句与⑥句的关系。②句介绍“尽善尽美”的要求,③句引出“礼”和“乐”,并围绕“礼”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述,而⑥句是围绕“乐”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述的,③⑥两句衔接紧密,B项当选。而②句与⑥句连接不紧密,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立足中华文化传统 感悟中华美育精神》
21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介绍母亲卵子中一种特定蛋白质的供应可以影响驱动后代“骨骼形态”的基因,③句介绍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通常不会遗传,④句指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调节器的作用,均可作为话题引入,适合作为首句,保留A、C、D三项。②句指出卵子缺失母体的SMCHD1对后代“骨骼结构”的影响,与①句话题相似,且对比可知,②句是对①句的具体解释,按照行文逻辑,应该先提出观点,再解释说明,故②句应排在①句之后,排除B项。
继续观察文段可知,⑤句介绍“SMCHD1蛋白”的相关影响,⑥句引出“SMCHD1蛋白”这一话题并进行简要介绍,按照行文逻辑,应该先引出话题,再详细介绍,故⑥句应排在⑤句之前,排除A、D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母亲的这种表观遗传信息,将对后代产生终身影响》
22
文段首句提出背景“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并指出现代社会的交易是大规模的陌生人社会交往,随后通过“因此”总结,提出需要交易规则保障交易正常进行,尾句“这个时候”指代前文再次进行总结,强调规则与法律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即现代社会的陌生人交往交易需要规则与法律保障,对应D项。
A项,“差序格局”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市场经济”对应文段首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习俗礼节与乡规民约”对应文段尾句,文段并未提及两者的关系,概念混搭,排除;
C项,“家族亲属关系”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观澜|不找熟人也能办好事,陌生人社会的新型人际关系》
23
A项,根据“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可知,老子和孔子分别从道德和伦理角度来谈论,构成了理论上的互补关系,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构成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的社会价值观没有巨大差异,“价值观相互对立”表述错误,当选;
D项,根据文意可知,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在理论逻辑上有不同的角度,但在价值取向上没有大的差异,“虽表面相反但深层相济”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24
文段以“传统村落”为核心,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其重要价值,分别为传统村落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传承作用;传统村落的建筑设计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价值;其空间格局、邻里关系、乡风民约等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借鉴意义;其乡村风貌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以及基于此发展乡村旅游,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产业支撑。因此,整个文段通篇均在论述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多元价值,对应A项。
B项,“传统村落治理模式”仅为多元价值中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
C项,“推进乡村振兴”仅对应尾句,未能对前文中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进行全面概括,排除;
D项,未包含主题词“传统村落”,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经济日报《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25
文段开篇引出“延迟满足”和“时间折扣”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面临诸多决策的时候人们趋于采用单一策略,随即后文进行解释说明。画横线部分即为该策略的具体表现,且横线前后分句的内容即对横线处所在句子进行提示和解释。根据“当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距离不那么遥远”“不再给未来选择打一个时间折扣”可知,“‘齐同’两者在时间维度的差别”强调的是在时间距离不是很遥远的前提下抹去时间的差别,将时间的维度保持“齐平”,即做决策的时候不考虑时间因素,对应A项。
B项,文段只是强调不考虑时间因素,但没有指出一定是选择享受当下,排除;
C项,“随机选择”表述错误,文段强调不考虑时间因素,从事项本身出发,并非随机做出决策,排除;
D项,“平均‘时间折扣’”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在时间维度不打折扣,忽略时间因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科学辟谣《“选择困难症”又犯了?要不,这次就让音乐帮忙做决定》
26
文段首先提出小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扮演着一种沟通和过渡的角色,接下来介绍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巨大差距,同时指出小镇能使在此会集、落脚、定居的城乡居民在乡愁和发展中找到欲望的栖息之地和财富生机,具体解释说明了小镇在城乡之间的作用。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小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即小镇于城市乡村之间的意义,对应D项。
A项,文段强调的是小镇在城乡之间扮演“沟通和过渡”的角色,“消除城乡差距”表述过于绝对,且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B项,未包含文段主题词“小镇”,且“城乡差距”属于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C项,文段强调的是小镇于城乡之间的意义,而非对乡村的意义,偷换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新周刊《中国的故事,在小镇》
27
横线在文段中间,应注意与前后文的衔接。横线前指出音乐不是仅仅用感官刺激所能概括的,用好听与否去判断音乐审美,横线后指出横线前论述的做法可能会弱化、矮化音乐艺术价值和意义,故横线处应体现不深入理解音乐、仅以好听与否判断音乐之意,对应A项。
B项,横线处意在体现“不深入理解音乐”这一做法,而非“彻底否认情感的激荡与共鸣”,表述过于绝对,与前文衔接不当,排除;
C、D两项,“社会时代的影响及反映”“作曲者的心路历程”文段均未提及,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经观讲堂第20期」周世斌:音乐需要懂,音乐可以懂,如何懂音乐》
28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在中间,故需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横线前介绍了近年来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旅游网站推荐榜单中排名上升。横线后介绍了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由简单的、传统的参观转变为深入的体验。故横线处应揭示考古遗址博物馆榜单排名上升现象背后的本质,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发生转变,对应C项。
A项,文段侧重强调“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发生转变”,“文化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表述错误,排除;
B项,文段并未涉及“新技术”,无中生有,排除;
D项,仅能承接上文,无法衔接后文“人们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光明网-文化评析-《珍视“博物馆热”背后的文化寻根需求》
29
文段开篇引出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话题,并阐明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对于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强调了文化数字资源要向民众开放,重视社会效益,并秉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原则,同时要坚持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意在强调文化数字化应以人民为主体,并且文化数字化的成果应惠及全体人民,对应C项。
A项,对应文段开头部分,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开发与交易”仅对应转折之后的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D项,文段的核心话题是“文化数字化”而不是“数字化”,偷换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新华网《数字科技赋能文化自信》
30
A项,“更为密切”,文段并没有比较基因关系,无中生有,排除;
B项,根据“只有智人进化成现在的人类”可知,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并未进化成现代人,表述错误,排除;
C项,“出现在人类祖先智人之前”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根据“只有智人进化成现在的人类”以及“现代人的基因组中仍然留存着许多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科普中国《我们身上流淌着哪些远古人类的基因?》
31
 文段开篇介绍了人口流入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好处,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大城市社会福利分配限制、高生活成本、区域文化差异等让农村人出现留不下来的社会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县域城镇化,并介绍了其所具备的优势,能让农村人口真正享受到参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果。故文段最后围绕的核心话题为“县域城镇化”,接下来应继续围绕此话题展开论述,介绍如何实现县域城镇化,对应D项。
A、B、C三项均与文段最后论述的“县域城镇化”话题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人民财评:发挥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优势》
32
文段开篇指出黄色是中华民族偏爱的颜色,随后通过“东汉”“三国时期”“唐代”等多个时间维度展开论述,具体解释了中华民族历来偏爱黄色的原因,故整个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偏爱黄色的原因,对应A项。
B项,“土居中央”对应文段“东汉”“三国”等时期,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C项“颜色”、D项“色彩”主题词范围扩大,文段重点论述“黄色”,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浅谈纺织品中的色彩》
33
文段开篇指出许多动物的感知能力强于人类,随后列举了啮齿动物、狗、大象以及昆虫的例子进行论证,尾句指出通过不同的感知获得的特殊敏感性的集合可能使动物能预感灾难来临,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分析了动物能预知灾难的原因,对应B项。
A项“许多昆虫对振动非常敏感”、C项“许多动物拥有敏锐的感官”、D项“动物感知的频率远超人类”均属于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且均未提及核心话题“灾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为什么动物能够预知灾难》
34
文段开篇指出莲子心发育过程与叶绿素的积累模式一致,接着具体分析叶绿素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被子植物中叶绿素合成过程中需要光,然后说明一些裸子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不依赖光形成叶绿素,最后通过转折词“但”强调在莲子心中的LPOR编码基因与叶绿素的积累模式一致,故整个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是“莲子心”“叶绿素”和“光”,重点强调莲子心的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对应C项。
A、B两项,均未提及核心话题“莲子心”,排除;
D项,未提及核心话题“光”和“叶绿素”,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你知道莲心是如何发育的吗?》
35
“书画同源”位于文段中间,需结合前后文内容分析。根据“书画同源”前“即所谓”可知,前句内容可以对其进行解释,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实现审美融通、形式共生,即二者具有共同的审美、形式,“书画同源”后介绍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同属中华优秀文化典范,根植于共同的思想,蕴含相同的道德精神,故“书画同源”指的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与艺术形式,对应C项。
A项,“形成于同一时期”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仅对应“审美融通和形式共生”,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二者根植于共同的思想,蕴含相同的道德精神,排除;
D项,仅对应“同属中华优秀文化典范”,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的形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文化评析】荣宝斋350年:珍重传统,不忘创新》
36
赋值甲、乙、丙三台机器单独作业时每分钟的工作效率均为4,则两台机器配合作业时每分钟的工作效率之和为
上一篇:202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下一篇:202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相关资源
  • 202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 202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3年云南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3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行测》题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 202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
  • 202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福建省市卷)
  • 20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福建县乡卷)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甘肃县乡卷)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海南B卷)
  • 20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黑龙江行政执法卷)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