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北京地铁根据乘客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温度的车厢,请你从公共服务的角度谈谈你的启示。 第2题: 老王好几天没有收到订阅的邮局报纸了,他去邮局找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他要问负责人,打了负责人电话,说不在单位,过段时间再看。一个月老王又问负责人,他说已经在处理了,这会我很忙,没时间。请你分析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的不足,应该怎么做? 第3题: 区里要到社区开展一次推广垃圾分类的宣传服务活动,安排你作为负责人,你应该注意哪些工作重点?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社会现象类题目。题目给出了北京地铁“同车不同温”的创新设计这一社会现象,并给定了考生对此现象展开分析探讨的角度,颇具新意。下面我们结合题干具体信息进行分析: 审题点1:“北京地铁根据乘客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温度的车厢” 2019年6月,北京地铁6号线进行试运行同车不同温——1至16门为强冷区,17至32门为弱冷区。站在乘客的角度上,各位考生应该很容易感受到这一举措中的人性化的温情,可以让对温度有不同需求的乘客均能舒适地享受通勤和旅途;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展开联想,这一举措本身也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北京地铁及政府部门、甚至于公共服务本身这两方面主体也有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服务水准等方面的裨益。 不过,真正沉下心来思考本事件,我们也不免会发出一些疑问:极度怕冷和极度怕热的人还是少数,极冷和极热的车厢会不会因此有闲置呢?同车不同温的地铁线路覆盖率又如何呢?当然瑕不掩瑜,这一举措自有它的诸多优势,因此在作答本题时我们可以持充分肯定的态度,并结合以上主体分析事件中的利弊。 审题点2:“公共服务” 这是本题给定的分析角度。首先要清楚公共服务的概念,它是指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或经过公共授权的组织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次,我们来找寻一下公共服务与审题点1中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北京地铁的此举其实就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中的一种,而其具体创新的角度也可以结合上述的主体分析法展开联想——从公共服务的享受者,也就是民众的角度考虑,此举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创新;从公共服务的提供服务者角度考虑,此举关注政府服务对象中的每一个民众,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创新;从公共服务本身考虑,此举更多的关注了细节,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此部分的特性可以融入到上述谈及的利处分析部分。 审题点3:“启示” “启示”一词可以理解为感悟、感受,类似于让考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按照之前提及的结构依次进行看法的表达、分析角度的分享。同时为了让感悟真正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对策。 故本题的作答思路可为:表明观点——分享启示——简述弊端——践行启示。 参考答案 北京地铁车厢“同车不同温”的设计是贴近民生的创新之举,更是公共服务未来探索与发展的样本。这一温暖人心的举措给了我以下几方面启示: 第一,关注个体感受,公共服务人性化使出行更舒适。日均客流达1230万人次的北京地铁分设不同温度的地铁车厢,这种人性化的举措能够使得更多的乘客享受到更符合自己体质与需求的温度,从而使通勤出行更为舒适,增加乘客幸福感; 第二,满足民众需求,公共服务个性化提升政府形象。“同车不同温”的设计体现了决策者关注民生、满足需求的工作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