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本站 |我要留言 | RSS
首页 > 电子书>兰茂《续西游记》

兰茂《续西游记》

【发布/编辑时间:2023-11-23 15:40:06  来源:1mi.xyz 收集整理】  作者:1mi  字体:【 报错
内容简介
唐僧师徒第一次取经见如来佛后,在漫长的返回东土道路中发生的故事。
主人公仍为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原书所叙妖魔大多以要吃唐僧肉为目的,给唐僧造成八十一难。
本书之妖魔则是要抢夺经卷,因为经卷能消灾去病,增福延寿。
唐僧师徒东回时,如来佛因悟空等来时降妖灭怪,杀伤生灵,违背佛规,提出回东途中应以诚心化魔,经棒不可同行,强行收缴他们的武器。
孙悟空很不满意,一气之下说出八十八种机心,于是,便在归途中遇上了八十八种魔难。
因孙悟空等没有兵器了,无法战胜妖魔,如来佛又另派优婆塞灵虚子和比丘僧沿途护送,并赐他们二人菩提珠八十八颗,和木鱼梆子一个,让其在途中净心驱魅,强调了做人存心须正,机心生怪、心动魔生的思想。
前四回写灵虚子经历。后来的主体发生变化,利用暗、明各两条线索串起故事。
两条暗线:一条是孙悟空的机诈变幻之心——贯串始终,一条是唐僧、八戒、沙僧的芜杂不净之心——引起串联各个不同故事。
两条明线:一是到彼和灵虚子的东行护经;一是唐僧四众东归途中杀妖降魔过程。
全书主旨点明心魔才是阻碍成功的最大障碍。
小说情节曲折,魔难丛生,引人入胜。本书原流传甚少,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成书于《西游记》之前,不过因为本书面世时《西游记》已经广为流传了,又因为在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上本书在《西游记》故事后,所以索性就被命名为《续西游记》。
版本说明
《续西游记》又名《新编续西游记》,共一百回。今所见最早刊本,是清代嘉庆十年金鉴堂所刻,真复居士评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引明代董说在《西游补》中所引杂记说:“《续西游记》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也。”
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
一部少为人知的兰茂著作
兰茂(1397年~1470年),嵩明县杨林镇人,字廷秀,号止庵,别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祖籍河南洛阳。据考,兰茂父辈约在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被征入滇,后编籍屯戍于杨林千户所,遂落籍于此。
兰茂少年时就初露才华,清康熙《嵩明州志》说他“性聪颖……年十三通经史”,明正德《云南志》载:“年十六时,凡诗史过目辄成诵”。在青年时代,他除了经、史以外,还博学众家,清康熙《嵩明州志》载:“长益嗜学于濂、洛、关、闽之学”。兰氏“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后因母病,潜心本草30余年,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完成了中国医药史上的两部重要著作《滇南本草》及《医门揽要》。《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中草药专著,早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2年,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兰茂为了撰写这两部著作,曾“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访医采药,还远行至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百姓治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人们在金钟山建有兰公祠崇祀,遗迹现存。
此外,兰茂还有两部重要著作,即《韵略易通》和《声律发蒙》。在《韵略易通》中,兰茂把过去107个韵部缩编为20个,并用“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的《早梅诗》予以概括。《韵略易通》是我国音韵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作颇丰,对阴阳、地理、丹青、文学等,亦皆通晓。据明正德《云南志》记载,兰氏的主要著作有:《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草堂风月》、《苹州晚唱》、《韵略易通》、《金粟囊》、《中州韵》、《声律发蒙》、《四言碎金》等。遗憾的是,其著作大多散佚无存。
兰茂的百回本《续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取材于唐僧取经事由而创作的小说,但数百年来,它却不甚为人重视,更因书名中的一个“续”字而容易被人忽略。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云南先贤兰茂的名字,而随意把它署为“无名氏”的作品。
《西游记》与《续西游记》考辨
当世一些藏书家、图书馆收藏的兰茂《续西游记》,是取材于唐僧取经事由而创作的中国第一部《西游记》,但为什么这部著作的名称却多出来一个“续”字呢?对此,有必要予以辨识澄清。
所谓“续”,当是先有他本《西游记》,然后兰茂以此为蓝本进行续写。近百年来,一些学人也粗略地认为,兰茂的《续西游记》就是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蓝本续写而成。但事实是——据多种史籍记载,兰茂逝世于1470年,而吴承恩生于1500年,这是明确无误的事情。也就是说,兰茂死后30年,吴承恩才降生人间,一个离世的人怎么可能去“续”一个尚未出世的人的著作呢?所以,兰茂“续”吴承恩著作的说法,是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的。那么,这个“续”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笔者分析,兰茂的《西游记》在其逝世后约400年,至清代(约嘉庆年间)才有刻本传世,而此时吴承恩的《西游记》已经行世久远、广为流传,而兰氏的著作却少为人知,于是刻书者便在兰氏著作前加了一个“续”字。这样,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兰茂所著的《西游记》,书名就成了《续西游记》。史籍明载,兰茂的卒年不仅比吴承恩的生年要早30年,而且,兰氏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即唐三藏)去西域取经事由写成《西游记》,其成书年代更比吴氏《西游记》的成书年代要早百年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虽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但滇人兰茂所著的《西游记》并不是吴氏著作的续写。而且,今天所见兰氏著作的最早刻本名为《续西游记》,这个书名是不能成立的,它的本名就应该是《西游记》,“续”字应是后人(很可能是刻书者)添加。即使是“续”,兰茂所续的也绝不可能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是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未写之事进行文学想象而写成的新作。
重刊兰茂《西游记》缘由
笔者经多年寻访搜求和仔细抄录、认真核对,终使兰茂《西游记》一书即将刊印,这与当代云南学者于乃义先生的指导教诲是分不开的。
于乃义(1915年~1980年),生于昆明,字仲直,幼年时跟长辈熟读《四书》、《诗经》以及史部、集部的古籍,筑牢了国学根基。1931年,于乃义到云南省立昆华图书馆从事图书编目工作,长期用功于此,对云南藏书、地方文献和历代云南学者及著作的了解颇深。1937年,因患心脏病终年卧养,于先生遂对佛学产生兴趣,研习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有较深的佛学修养。于先生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学、编目学、文献学有较高造诣,曾协助著名云南学者秦光玉、袁嘉谷整理《滇文丛录》、《滇诗丛录》。袁嘉谷主编《石屏县志》未完即去世,于乃义先生就帮助袁嘉谷先生的次子袁丕佑编著成《石屏县志》后20卷。1943年以后,于乃义先生全力参加了《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工作,除担任“物产考”、“土司考”等部分的编纂外,还协助秦光玉先生对全书进行了校订。此外,于乃义先生和方树梅先生一起,为昆华图书馆收集到了大量的云南地方文献。于乃义先生写过30多册有关云南地方文献的札记,与罗常培等人合编了《云南史地辑要》,并与其兄于乃仁合著《云南史话》。1978年,于乃义先生主持了云南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的鉴定和整理编目。
半个世纪前,笔者(指容津萶,下同)被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地方文化吸引,从天津出发,转道北京,办理“一条龙”的车票到达昆明,成为“支边”大军中的一员,投身云南园艺,探究兰草培植。1960年,笔者有幸拜访了于乃义先生,后在于先生的指引下,有缘初识先贤兰茂的学问著作,并被兰茂传奇的人生经历所折服,由此,笔者从“兰草迷”、“戏曲迷”转为“兰茂迷”,至今不悔。
笔者从事园艺工作,长期关注云南兰草。因明代云南学者兰茂对此有较多描述,经省文史馆引荐,笔者有幸到于乃义先生家亲聆教诲。记得初次见到于先生,他的书房中摆满不同版本的《滇南本草》,正施行校核。笔者在向于先生请教学问的过程中,先生指点:兰茂平生著作很多,只要诚恳用心探寻定能找到6种:《韵略易通》、《声律发蒙》、《诗词百余首》、《滇南本草》、《性天风月通玄记》、《续西游记》。
笔者从于先生那里,第一次知道兰茂曾写过一本《续西游记》。
2000年,笔者因事到杭州小住,有幸与老友翁载阳促膝畅谈,无意间得知扬州韦森先生家里收藏有嘉庆十年(1805年)金鉴堂刻版本《续西游记》。听闻此讯,笔者次日立刻动身到扬州,驻足韦森先生家,借得珍贵善本,如获至宝,疾抄20余日,幸得周文祥老师助抄,终于大功告成。回到昆明后,又细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善本仔细核对,确定无一差误方才珍藏下来。10年后,最近在“兰茂学苑”诸位同道的鼎力资助下,明代先贤兰茂所著《续西游记》刊印在即,以此了却我多年的夙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借此,要感谢学苑每位同道多年来的支持。
聆听于先生教诲后的数十年间,笔者及“兰茂学苑”的诸位同道一起努力,至2000年,终于把于先生所说包括《续西游记》在内的6种兰茂著作搜访齐全,其中4种已经印成丛书。最近,学苑同道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又编印了《兰茂传奇》一书,加之即将刊印的《续西游记》,谨以此纪念先贤兰茂诞辰613年,并缅怀恩师于乃义启先生。
兰茂《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兰茂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64岁时动笔写《西游记》,历时3年,终于完成百回西游小说。
兰茂所著西游故事,主要取材于以下几方面的素材:一是少年时常听长辈讲述祖籍河南洛阳缑山的陈祎(即唐三藏玄奘)出家为僧的取经故事;二是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彦悰分别写的《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最有云南特色的素材是,兰茂为著述《滇南本草》,经常深入夷地采药问医,还曾住在夷人家中养伤,因而寻访到500行的《唐僧取经》古夷(彝)文本。
兰茂的《西游记》,采用了很多戏曲手法,故事一波三折,张弛有道,人物生动活泼,对话极具乡土特色。其中还有很多诗句,文辞优美。整部小说,也极易搬上舞台进行表演。
与吴氏《西游记》不同,兰氏《西游记》的故事不是从孙悟空出世写起。兰氏小说一开始,唐僧和3个徒弟已到西天取得经书,在返回东土的途中。他们一行人防卫护身的武器,不是大众熟知的金箍棒、钉耙、禅杖,而是由佛祖选派的一个比丘、一个居士,一路变化随行护经,终使唐僧一行人平安返回东土。
兰茂的这部小说,与其所著《声律发蒙》、《韵略易通》、《性天风月通玄记》、《关王庙碑》等现存遗著,有着藕断丝连、痕迹相连的关系,它表达了兰茂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有许多修身养性的知识。小说一开始的两首诗:
圆轮如轮岁月流,个中名利等浮沤。
谩劳计较分吴越,且任称呼作马牛。
世事看来从理顺,人谋怎似所天休。
要知驻世长生诀,一卷西游续案头。
西游续记作何因,为指人身一点真。
顺去人生天地理,逆来合去佛仙身。
机心灭处诸魔伏,灵觉开时道力深。
试看悟空孙行者,降妖变化又更新。
其中“要知驻世长生诀,一卷西游续案头”、“为指人身一点真”等句子,可以说浓缩了兰茂《滇南本草》、《性天风月通玄妙记》两部著作的要旨,也说明了兰茂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让人们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得以长寿。他在小说的第九十四回,还通过孙大圣之口,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疾病乘虚而入……不知保爱的,形体亏损……利名得失撄心,多招邪感。”指明了如果不博爱众生而热衷名利,就会扰乱人的心性,就使疾病乘虚而入;如果懂得养性修心,疾病就无孔可入。兰茂在此精解生病之因,并且忠告人们:生病要用药治,防病却要从修心做起。这样的观点,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兰茂的《西游记》还有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浓的云南味道,其中有不少嵩明一带的方言,非常生动有趣,如:不消、何消、浑答应、散闷、干巴巴、黑摸摸、掼翻等。这些滇域土话从唐僧师徒口中说出,读来妙趣横生,常常使人捧腹而笑。如果把它拍摄成一部方言影视作品,它的艺术感染力会让当今一些“恶搞”者望尘莫及;其风趣幽默,也会让人自愧不如。
兰茂著成西游故事一百回,至今已546年。迄今所知,它是最早取材于唐三藏取经故事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如今此书得以重新刊印,希望能让更多人得以了解这部滇版《西游记》的风采,领略它的内涵。
兰茂学苑 容津萶 纪兴
作者探究
关于《续西游记》的几点意见:
刊登“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一文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门的分析论证会。今天刊出此文,希望各方人士对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
我对云南先贤兰茂,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对传统中医药学、音韵学和文学都有贡献。在文学方面,读过他的一些诗歌。从一些资料介绍中知道他写过戏曲,还有一部《续西游记》的小说,但是关于这部小说作者的情况好像有争议。而且一个“续”字,就已经说明了它可能是“狗尾续貂”。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四大名著都产生过很多后续之作,却几乎没有很好的作品。因此也就没留意兰茂的《续西游记》。
2010年8月6日《云南日报》“文史哲”版发表容津春等人关于兰茂《续西游记》评介文章以来,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此做出指示,云南省文联为此专门召开了分析论证会。出于一个批评者的责任,我也抓紧时间找了作品原著和有关资料,并且向一些古典文学专家请教过。现在谈一谈我阅读该作品后的几点初步意见。
《续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
我认真拜读了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文章,并仔细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初读了兰茂部分原著及《续西游记》。经过比对分析,我同意容津春等人观点,可以判定,《续西游记》应该是明代云南杨林人氏兰茂所作。容津春等人是怎样作出这个结论的呢?应该说,他们的考据是做得比较细致科学的。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据:一是从书中方言,二是从书中所传达的思想(价值观),三是对作者的文化背景分析。这三个方面都对兰茂是《续西游记》作者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我觉得这些分析基本是经得住推敲的。当然,要进一步坐实此观点,还要从目录学、版本学等方面找更多依据。
顺便说一说,为什么一说到古典小说,经常会发生搞不清楚作者是谁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在古代,写小说实在不是一桩光彩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很丢脸的事情。那时的文人认为,写诗才光荣,才正统,所以诗歌在古代一直很发达,也很少出现有名的诗歌找不到作者是谁的情况。而小说就不一样了。最早的小说,实为流布于“勾栏瓦肆”说书人的话本,也就是“文学台本”的意思。而说书人说给谁听呢?下里巴人,引车卖浆者流。这样,早期的小说(话本)就属于有市场而无地位了。写小说被当时的文人认为是很可耻的事情,很掉价,本来就少有人写,写了也少有人承认是自己所写,这就弄得连四大名著作者都存在争论,更不要说像《续西游记》这样的书了。当然,到今天,四大名著作者是谁的问题,基本不争论了。因为争下去对谁都没意思,也就基本排定了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顺序。
《续西游记》与《西游记》,谁先谁后?
其实如果确定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因为对于兰茂、吴承恩两个作者生卒年限,是基本确定了的。即:兰茂(大约是1397~1470),吴承恩大约是(1500~1573)。两个人都生活在明代,都活了大约70多岁,但是他们的生卒却差了30年,写作两部书的时间,则差了差不多100年。如果这个时间能够确立,那么,谁先谁后的问题就不需要回答了。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去“续”他死后才出生的人的作品的。
那么,为什么先作却被冠以“续”呢?容津春等人在文章里已经说清了这个问题,他们的观点,我也是赞同的。这里确实有个谁先刊刻(发表)的问题。作品的意义是在传播中体现出来的,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兰作者写了一部书,藏之深山,未必能够传之后世;吴作者也写了一部书,当时就刊刻了,发表了,传播了,而且影响巨大。到兰作者的东西在写作出来后400年,才有人想起刻印,才有了嘉庆十年本,已经晚了,民间早已经遍地“西游”了,那么,你就只好“续”吧。先写的却后发表,发表时也只好给它安一个“续”字,让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众多“续”作中的一部,就很容易被淹没了。
幸好今天有“兰茂学苑”诸人力排众议,将一个已经湮没的问题又重新提出,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让兰茂重新浮出水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历史上有一个云南人,写了一部先于《西游记》的小说,只是它的名字很委屈地被称做《续西游记》。
《续西游记》与《西游记》,谁高谁低?
“高”和“低”,当然是个相对概念。但可以将两部同题作品,在思想艺术上进行一番比较。相对于前两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两部同名而且同题材的作品,都取材于作者生活的明代前溯700多年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700年间,这个本来是很写实的真实故事,因为宗教传播的需要,已经被人编造得很离奇了,并且已经出现了多种版本。《续西游记》与《西游记》,可以说都是在前人创作演绎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注入自己的思想,旧瓶装新酒,然后完成的。可以说,两部作品既是对前人之作的集大成,但是因为时代不同,作者不同,立意当然也就不同,叙述亦有了很大不同。
《续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西返东,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海归”的故事。
《西游记》写的是师徒数人由东去西,也就是说,写的是一群学子“留洋”的故事。
在《续西游记》里,孙悟空等人一律没有武器,他们的武器都被没收了。为什么?因为作者认为,“经”既武器。“经”应该入心,而不是只要带回东土就可以万事大吉。作者这样设计,是有意为之。他认为,“心性”才是最重要的,世间所有善恶,皆出于心。心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勿以暴力抵抗邪恶”了。
《西游记》却是渲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的思想。所以要“金猴奋起千钧棒”,要靠武力解决,才能一路上除妖降魔。
所以,就主题而言,其实没有可比性。因为两个主题都有价值,都有道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很关键了:作品在表达主题时,谁的艺术质量更高?
以我初读的感受,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西游记》编得更好看,它的艺术手段更高。它是中国长篇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是浪漫鼻祖,是幻想大师,而且作品中还有一个巨大隐喻——紧箍咒。可以说,《西游记》具有小说要好看、有意思的全部要素。
在上述诸方面,《续西游记》无法比。包括人物、故事、情节、语言、想象力、结构等等,都无法比。可以想象,当《西游记》以话本方式在“勾栏瓦肆”传播时,很多人会追着说书人去等他“下回分解”,而《续西游记》却要靠“惊堂木”才能让听众从昏睡中震醒。
如何评判现在重新发掘包装《续西游记》的价值意义?
我认为,一是《续西游记》有价值。因为它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可以借助于重新印刷发行,宣传其“第一”价值,并带动人们全面重新认识滇籍先贤兰茂的生平事迹。因为兰茂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大师,一个全才,一个奇人,一个伟人。他远比吴承恩全面。他在传统中医药学、音韵学和文学都有巨大贡献,而且三个方面都是最早,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各方面应该支持民间人士对兰茂的整理、宣传和推陈出新。
第二,《续西游记》当然不可能构成对《西游记》颠覆性的影响。如前所说,因为两者在文学上的价值不在一个层次上,是没有可比性的。两书虽然源头同一,但是各说各的,而且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影响和关系。民间在今天也不可能普遍接受《续西游记》的文本。但是如果有可能,用电视剧的传播方式,来重新解读《续西游记》,是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它总比反复重拍同题电视剧要好很多。关键是看怎样去重新诠释作品。因为《续西游记》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由西向东”,而且还有“心性说”做精神支撑。所以,我认为,应该对《续西游记》以及兰茂做必要的投入,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像“兰茂学苑”这样的民间机构所开展的工作。这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题中应有之义。
总序
在明清小说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四大名著。这四本书可以称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对一个外国人讲中国,或者对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讲中国的文学知识,总是绕不过这四大名著。它们也早就成了专业文学研究的最好课题。其中最显眼的《红楼梦》还衍生了一门学问:红学。这门学问也不能小瞧,因为那里面的学问说小是小,说大也真大。这四部书强烈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文学品位。书里的众多人物,一直活在我们的言谈话语中;小说之外,子弟书、戏曲、电影、电视剧……都以它们为蓝本,进行改编,蔚为壮观,使文学变成了民族公器。这是文学的骄傲,也是中国人一种特别的自豪。
对中国四大名著的续写是,是个很有趣味的话题。我们知道,读者对文学名著的接受形式是多样的,批评形式也是多样的:随意的口头评说,论文和学术著作的书面批,也应该包括一切潜在的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如改编名著、续写名著。这种创作是利用规成的故事模式仿作新书,有的接着写,有的重新写,有的反着写。不管哪一种构思方式,都可以看成是创作,也可以看作是特别的文学欣赏、特别的文学批评。至于在过程中的仁智之见,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学术领域里研究四大名著和其续书的学者并不少,但是罕有从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的视角思考续书价值的。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曾说过:“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它的接受者的主动参与是不堪设想的,只有通过读者的裁决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变化着的经验视界的连续性中。在接受过程中,永远发生着从简单接受到批判性的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已被承认的审美标准到超越这种审美标准的新的生产的转换。”(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说到续书,即以《红楼梦》来说吧。自从1791年由程伟元正式刊刻出版以后,其续书就不断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大景观。《红楼梦》的续书在四大名著的续书中是最多最热的,至今还有尝试者。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苗怀明教授说,现在能找到的续写版本已经有100多部,比如《续红楼梦》、《红楼续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红楼梦补》、《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太虚幻境》、《红楼幻梦》、《红楼剪梦》、《红楼残梦》、《红楼余梦》、《红楼真梦》、《红楼梦影》、《红楼后梦》、《红楼春梦》、《红楼再梦》、《红楼三梦》、《红楼梦醒》、《后红楼梦》、《疑红楼梦》、《疑疑红楼梦》、《红楼拾梦评话》、《新石头记》、《大红楼梦》、《红楼翻梦》、《新续红楼梦》、《红楼梦别本》、《红楼梦影》等,其中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出现的续书为最多。
考《红楼梦》续书多的原因,大概是曹雪芹的原书本来就没有写完,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空间;好事的才子们也就看中了这半截故事,可以很方便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高鹗的后四十回,严格说不能算续书,他应该算参与初创的作者。因为曹死后,有大量的残稿存在,高鹗和程伟元只是进行了一番整理工作。很明显的事实是高鹗的后四十回并不太符合原书的思想,那是他的见解加入的结果:他也许对原书的思路就不满意。至于后来续家蜂起,各逞才能,那应该另当别论了。
当然,续书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原书写得好,不然人们就不会对已经有故事结局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也有那么多的热情,也搞出那么多的续书了。
《西游记》主要取材于唐初玄奘法师往天竺求法、取经的故事。元人《西游记平话》中,玄奘“证果栴檀佛如来”。从《朴通事谚解》中介绍平话故事梗概,已初具《西游记》小说规模,但在玄奘身世注云:“三藏俗姓陈,名伟,洛州缑氏县人也,号玄奘法师。贞观三年,奉敕往西域取经六百卷而来。”这是比较照历史真实写的。后来的小说不仅改头换面让玄奖入书,还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悟空大师车奉朝、八戒师澄观、四州大圣僧伽、木叉、鸟窠道林禅师和金乔觉大师的事迹、传说和名号。用的虽是童话手法,却有一定史实的严肃性,值得称道的续书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补》、《西游记传》、《新西游记》、《西游真诠》等。
《水浒传》源于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故事,续书有:《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续水浒传》、《荡寇志》、《水浒中传》、《水浒别传》、《残水浒》、《水浒新传》等。从讲唱文学发展而来,将许多小故事合并起来成为一部大书,所以,将分章中的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独自成书的又很多了。《水浒传》这部书最有英雄气概,也最让人失望,最后的英雄接受招安,简直让人欲哭无泪、几乎有焚稿之恨。
《三国演义》以史书《三国志》为基础,加以想象和加工,但是终于离不开那些活生生的人物的事件,因此它的续书比较少,但也有:《反三国演义》、《三国志后传》、《三国因》、《后三国石珠演义》、《续三国演义》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三国演义》的续书大量出现,原创小说网“幻剑书盟”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就有400多部,如《三国行》、《混迹三国》、《梦幻三国》、《三国关雄传》、《三国游侠传》、《反三国志传》等。
总而言之,人们对原书太有热情,对人物命运太多关心。所以,续写名著也是一种特别的文学批评,那许多的批评观点就在自己的续书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续写名著不仅不奇怪,也是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梁启超说过:“中土小说,虽列之于九流,然自《虞初》以来,佳制盖鲜,述英雄则规画《水浒》,道男女则步武《红楼》,综其大较,不出诲盗诲淫两端。陈陈相因,涂涂递附,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虽然,人情厌庄喜谐之大例,既已如彼矣……彼中缀学之子,黉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而工匠、而车夫马卒、而妇女、而童孺,靡不手之口之,往往每一书出而全国之议论为之一变。”(《清议报》第一册,1898年11月11日)梁启超的话是100多年前说的,他从小说对“新国民”的作用上论述,认为小说的影响不可忽视。他还没有充分估价小说中那些所谓“诲盗诲淫”的东西中所包含的人性自由和人格自主的意识所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但是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导其根器使日趋于钝、日趋于利者,其力量无大于小说。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也。此其一。人之恒情,于其所怀抱之想象,所经阅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习矣不察者,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感人之深,莫此为甚。此其二。此二者实文章之真诗,笔舌之能事。苟能批此?导此窍,则无论为何等之文,皆足以移人。而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者,莫小说若,故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由前之说,则理想派小说尚焉。”说来说去,还是小说能够发人之潜在之情愫,使读者得到身心的愉悦。既然有了个人的身心愉悦,就无法完全合于经道,必然有了离经叛道之嫌了。小说传播的渠道一打开,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就关不住了。
明清小说的繁荣和兴盛、五四小说家的风云突起,都是中国思想走向现代化的晴雨表。小说的文学批评就从这两个侧面展开。一派批评者是卫道的旧派人物;一派是新思想的提倡者,是张扬作品中的民主精神。文学续书既然也是一种批评,大致也是这种情况。于是文学批评和续书的写作,也往往从这两个层面上展开自己的独立思考。
《续西游记》出于明人之手,作者对《西游记》基本思想意旨的独特理解为今日《西游记》主题意旨的探求提供了一些旁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结构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使它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续书的奇作。其结构基本遵守《西游记》而又有新的发展。前四回写灵虚子经历,似原《西游记》前十四回对孙悟空、唐僧出身经历的描写。后来的故事主体则有改变,《西游记》是以唐僧四师徒足迹串联,各故事间多借唐僧凡胎饥饿找斋食,而魔怪却看中了唐僧的肉身,不断地写三徒为之化缘、遇险、救助乃至化险为夷,情节之间似连而实断。《续西游记》则在《西游记》基础上紧密化,利用暗、明各两线照应,浑融无间。两条暗线:一条是孙悟空的机诈变幻之心,一条是唐僧、八戒、沙僧的芜杂不净之心。前者贯串始终,后者引起串联各个不同故事。两条明线:一是到彼和灵虚子的东行护经;一是唐僧四众东归途中驱妖降魔过程。总的倾向是由外界之魔向心理欲念之魔的转化。正如《续西游记》序中所说:“《西游》,佛记也;亦魔记也。魔可云佛,佛亦可云魔,是何以故?盖佛以慧显,魔以智降,此魔而可以入佛者也。”这就比碑书更深入到佛教的真谛了。但是,深刻的思想也得大家能够理解。
《反三国演义》又名《反三国志》,出于民国周大荒之手,是白话章回体小说。该书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上连栽过,1930年结集后便由上海卿云书局出版。该书从徐庶进曹营一节开始改写了原书的情节,不改以刘备为中心的地位,对孙权贬斥,特别贬低曹操。从《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翻起,是因为作者认为三国历史是从刘备得到诸葛亮辅佐开始的,而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是从徐庶荐诸葛亮开始。刘备方面,有孔明、庞统和徐庶三军师运筹帷幄,又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虎上将各当一面,东征孙吴,北伐曹魏。刘备病死于洛阳,其子刘禅早已遇刺身亡,于是孙子刘谌继位,一统天下,成为中兴之主,最后封诸葛亮为琅琊王、关羽为武安王、张飞为武定王、马超为武威王、赵云为武成王、黄忠为武平王,其余文武各有封赏。续书中加大了赵云与马超的戏份,二人助刘备最终攻陷许昌,蜀汉统一全国。原书中的马超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但是被曹操杀了一家,父仇未报即死去,本书则写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最后掘了曹操坟墓,生炙华歆,被封武威王而荣归西凉。赵云在原著中也是个“有才无命”的人物,也有点无能和憋气,《反三国演义》中却写他和马超之妹结为夫妻,在征吴灭曹之战中叱咤风云,最后被封为武成王。续书中魏延成了一个英雄人物,写他偷渡子午谷成功,袭取长安,大大扬眉吐气。凡此种种,已经有了“反”的种种新故事,喜欢三国英雄传奇的读者肯定会更痛快地欣赏这本续书。
《水浒传》的续书作者大多想去除原作中的糟粕,纯洁梁山英雄的正面形象。但也有人站在反面立场上,写梁山部分人物得到恶的“报应”。如俞万春所著《荡寇志》,写陈丽卿和其父陈希真与官军团练勾结消灭梁山好汉的经过。《后水浒传》是续书中写得最好的。作者有感于“徽、钦二帝无治世之才,任用奸佞,以致金人自北而南……”所以,根据史实杨幺起义和宋江起义,加工成续书《后水浒传》。小说主要写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好汉被朝廷害死后,昏君奸臣依旧倒行逆施,荒淫误国。徽宗听信童贯等人联金攻辽之计,引起金兵大举向中原进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百姓流离失所。宋江转世的杨么、卢俊义转世的王摩和其他梁山好汉转世的英雄,在贪官污吏的逼迫下,于洞庭湖聚众起义、除恶扬善。这样的故事也许更能够大快人心。续书比原书写女人更成功。《水浒传》中的女人多是恶魔型的,缺少人情味,或者说把人情味给恶魔化,续书中不肯那么写,《后水浒传》对妇女贞节的态度则比较宽容,《后水浒传》里塑造了一个漂亮的女英雄屠俏:她在第十五回出场后,多次跑旱船描写,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对她的美貌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水浒传》中的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都外貌野丑,令一般男性望而却步;扈三娘虽然漂亮,但是形同木偶。《后水浒传》中的屠俏却惊人美艳:“眉不消画,有若青山;脸不傅粉,犹如白雪;唇不丹涂,却似樱桃。欢喜时如溶溶春水,发怒来似汹汹秋涛。”“眉如新月样,鬓若黑石堆。分明是一位美貌佳人,却按着前生地煞。”这无疑是个大变动,英雄也应该有柔情美貌。
《红楼梦》的续书很多,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平步青的《霞外捃屑》卷九《小栖霞说稗·石头记》中这样阐述:“嘉庆初年,《后梦》、《续梦》、《补梦》、《重梦》、《复梦》五种接踵而出。《后》、《续》还魂之妄,说鬼謰謱,已觉无谓,《重梦》则现身说法,并忘原书‘意淫’二字本旨矣。《复梦》易贾作祝,极誉钗、袭,殆认贼作子,文之不通,更无论已。道光中又有《梦补》、《圆梦》、《幻梦》三种,陈厚甫、严问樵两前辈各谱传奇,严后出而远跨陈上。近时复有《增补》、《梦影》二种,每况愈下,益不足观。”清代《续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甫塘逸士则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闻吴润生中承家,尚藏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假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红楼梦》续书的“共性大于个性”,大多数是以大团圆为结局。比如林黛玉死而复生,和贾宝玉共结连理,甚至林黛玉成了贾府的内当家,替代了王熙凤的角色,和原著的悲剧结尾截然相反。这些评价几乎没有说好话,基本上可以代表人们对《红楼梦》续书的一种成见。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还是听听红楼梦研究大家王国维说的话吧。他充分且高度地称赞《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此种写法与中国的传统写法大相悖离,但是续书也有价值。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有《水浒传》矣,曷为而又有《荡寇志》?有《桃花扇》矣,曷为而又有《南桃花扇》?有《红楼梦》矣,彼《红楼复梦》、《补红楼梦》、《续红楼梦》者,曷为而作也?……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彼《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等,正代表吾国人乐天之精神者也。”(《红楼梦评论》)他强调的是认识价值。也就是说从续书也许更能够看到中国人精神上的传统性真实面貌。
《后红楼梦》写的正是宝玉迷途知返,从那些狂想中醒来了,仍一心系于黛玉,但是黛玉看破世态炎凉,不与宝玉相见。二人屡屡产生误会,宝玉却相思更甚。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乡试中榜,家事日兴。黛玉梦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最终宝、黛成婚,黛玉持家有道,还喜谈国家大事。后宝玉也中了进士,惜春入宫,贾政官至工部尚书,于是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这就是王国维说的皆大欢喜了。我们也许对此失望,责备续书太滥,违背了曹氏苦心经营的主题。可是我们再想一想,这样的描写是不是表现了中国人生的更大的悲剧呢?人们被毁于见得到的悲剧的时候固然很多,但是被平平常常地、无声息地毁掉的悲剧更让人痛心。从这样的意义来看,虽然《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作者不可能有曹氏的大才,但是他们的书也有可读的理由。
出版四大名著的续书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让我们在听惯了原先的故事后换一下口味,想想能不能从另外的思路去构思。太平盛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应该走向更加宽容和多元的形态,这也许更有利于文学生态发展吧。
刘玉凯
2012年孟春于河北大学紫园知止斋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
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
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
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
流传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兰茂《续西游记》
上一篇:管平潮《天下网安:缚苍龙》
下一篇: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相关资源
  • 四大名著注评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林长安的摄影入门课
  • 【凯叔讲故事】凯叔西游记全集
  • 《西游记》英文版动画全集视频+音频+剧本+生词注解
  • 小人书漫画《少儿西游记》(全31卷)
  • 有声书 -谢涛讲西游记|谢涛叔叔讲给孩子的经典神话
  • 有声书 - 齐天大圣传|西游记同人穿越小说|天涯论坛连载- 演播读客熊猫君
  • 小人书漫画《西游记》(7种版本)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View: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